
Whoop 5.0:树立新标杆的健身追踪器
引言
Whoop 在健身追踪器领域一直是先行者,重点关注恢复、负荷和睡眠,而非单纯记录步数或卡路里。随着 2025 年 5 月 8 日 Whoop 5.0 的推出,官方在先进健康功能、改进硬件以及全新订阅模式上更进一步。本文基于官方资料与我超过 40 天从 Whoop 4.0 升级的亲身体验,对 Whoop 5.0 进行全面解析。
Whoop 5.0 的“无屏幕”设计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,让穿戴更舒适,也凸显数据分析的核心价值。实时查看数据时我依旧需要第二设备,但这种极简设计强调了 Whoop 作为健康数据测量工具的真正优势。尤其考虑到生物骇客 Bryan Johnson 的方法论,更能看出全面测量健康的重要性。他的整个方案中有近一半(45.9%)只用于数据测量,这进一步凸显了 Whoop 在这一领域的核心价值。
Whoop 5.0 有何新意?
硬件与外观升级
标准版 Whoop 5.0 比前代更轻、更小,续航可达 14 天,远超 4.0 的 5 天。这得益于更高效的芯片与全新 PPG 传感器,采样频率仍提升至 26 Hz。
MG 版外观几乎一致,但在表扣中加入导电电极,可记录单导联 ECG。机身缩小 7%,日常难以察觉——除了 4.0 的老表带无法通用,这一点让我颇为遗憾,却也让投资者喜闻乐见:又有新配件可卖。
可穿戴方式与配件: Whoop 继续主推 Body 系列:通过 Anywear Pod System 的魔术贴口袋将传感器藏于衬衫、短裤或运动内衣中。日常几乎不可见——对我来说是巨大加分项。当然,也可像传统手环一样戴在手腕。
充电困扰:
- Whoop ONE 套餐: 仅提供有线底座。
- Whoop PEAK & LIFE: 随附全新无线 PowerPack,磁吸充电,2 小时内充满,可单独续航 30 天。最便宜的套餐仍被 USB 线束缚,让人难以理解——毕竟一个小型 Qi 模块的成本不过几美分。虽然充电方式分级,但 14 天续航令人满意。每当收到“该充电”推送时,我都会想:“怎么又要充电?”然后回想上次充电时间,总在 12 到 14 天之间;每次都感叹时间飞逝。
新增健康功能
- 血压测量(测试版): 仅 MG 版提供,通过 PPG 估算收缩压与舒张压,只显示趋势箭头(“更高”“更低”),无精确 mmHg 数值,但能反映生活方式影响。首次使用需与袖带血压计校准。Whoop 用三年半在 Labs 收集的数万条记录打造专利算法,在可穿戴设备中独树一帜。
- ECG 监测(Heart Screener): 按需录制单导联 ECG,检测房颤,可导出 PDF 给医生。我只需双指触碰 MG 表扣,30 秒即完成。
- 荷尔蒙洞察: 针对女性跟踪月经周期,并基于激素变化给出个性化建议。
- Healthspan 与 Pace of Aging: 新增功能,通过九项生物指标计算生理年龄(Whoop Age)和衰老速度。
- 改进睡眠分析: 更新 Sleep Score,提供更精准睡眠质量洞察。
- 核心传感器升级: 光学心率采样更快,加速度计增加轴数,提升力量训练识别;温度与 SpO₂ 传感器保留,App 在 Health Monitor 统一展示。
订阅模式
会员等级 | 价格(美元/年) | 硬件 | 主要功能 |
---|---|---|---|
Whoop ONE | 199 | Whoop 5.0、CoreKnit 表带、有线底座 | 睡眠/负荷/恢复分析、个性化指导、VO₂max、荷尔蒙洞察 |
Whoop PEAK | 239 | Whoop 5.0、SuperKnit 表带、无线 PowerPack | 包含 ONE 全部功能,加上 Healthspan、实时压力监测、健康告警 |
Whoop LIFE | 359 | Whoop MG、Luxe 表带、无线 PowerPack | 包含 PEAK 全部功能,并新增血压(测试)、ECG、房颤检测 |
约 350 美元即可买到不需订阅的 Apple Watch,也能用 ECG。Whoop LIFE 却需每年 359 美元。
功能深度解析
Healthspan 与 Pace of Aging
Healthspan 功能是健康监测的一大里程碑,帮助我长期优化生活方式。它计算生理年龄(Whoop Age)与衰老速度(Pace of Aging),反馈直观,极具动力。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,胜过许多只能堆砌数据的设备(包括 Apple Watch)。Whoop 补足了“如何行动”的空缺。

训练有成——我的身体年龄低于实际年龄。
科学基础: Healthspan 与专注衰老生物学的 Buck Institute 合作研发,历时三年,通过大规模死亡率研究筛选九大可改善的长寿指标,旨在缩小平均 10 年的“健康寿命”缺口。
Whoop Age 与 Pace of Aging 的计算: 基于最近 6 个月九项生物指标的平均值:
- 睡眠一致性
- 总睡眠时长
- 心率区间 1–3 时间
- 心率区间 4–5 时间
- 力量训练时长
- 每日步数
- VO₂max
- 静息心率(RHR)
- 瘦体质量
指标在“绿色”会降低年龄,“橙色”则提高。Pace of Aging 每周刷新,范围 -1x 到 3x:负值代表“逆龄”,0 表示“停龄”,1x 与实际同步,大于 1x 为“快速衰老”。界面用绿色圆形或橙色锯齿形“发光变形体”即时显示。
Heart Screener(ECG)
ECG 仅 MG 版提供,针对 22 岁以上用户。双指按在表扣电极上即可记录单导联 ECG,检测房颤、心动过缓/过速。结果可导出 PDF。对我这类曾被房颤困扰的人而言,家中即能心电检查极具价值。欧盟区支持 AFib 背景筛查,美国已获 FDA 批准。
Apple Watch 买断即可用 ECG,Whoop LIFE 却要每年 359 美元。
血压测量(测试版)
同样仅 MG 版可用,以 PPG 估算血压。需一次性袖带校准,每日醒后测量,仅给出趋势箭头。孕妇或服用降压药者不适用,目的在于健康洞察而非诊断。目前仍属 Beta,准确性存疑,我依旧以家用袖带为准,将 Whoop 当预警参考。
荷尔蒙洞察
为女性跟踪月经周期,显示激素波动对睡眠、恢复、负荷的影响,可记录哺乳等行为并获得建议。非避孕或生育用途。鉴于女性在医学研究中仅占 3%,该功能意义重大,不过仍须明确非医疗定位。
其他亮点
- 实时压力监测: PEAK 与 LIFE 级别可用,提供呼吸放松练习。
- VO₂max 与心率区间: 测量更精准,方便高阶训练。
- Advanced Labs(即将上线): 支持在 App 内做血检,整合更多健康数据。
App 更新与体验
硬件发布前几天,App 完成大改版:主页压缩显示 Strain、Recovery、Sleep,深入分析移至 Tab,界面更清爽、更稳定。AI Coach 已上线数月,虽非 5.0 专属,但我每日都会获取训练与睡眠建议。新增的 Healthspan 区域满足 Biohacker 的需求,虽背后公式保密,但请勿误当医学结论。
钢铁训练器与日志的槽点
Strength Trainer 手动录入仍然繁琐:无图片/视频示范、无按肌群分类、无搜索。日志同样无法自定义习惯,缺少搜索,且默认次日才询问,使用拖沓。AI Coach 仅文本输入,无法语音互动,降低了“教练感”。
离线与智能表集成
App 离线仍无法查看数据,外出时不便。亦缺乏 Apple Watch App。Whoop 的振动仅用于智能唤醒,为何不能提示心率区间或组间休息?跨时区切换仍有“时差惩罚”。
睡眠与恢复分析
Whoop 一向在睡眠追踪上权威。5.0 的 Sleep Score 新增深睡比例、连续性、HRV 等权重。我发现 7 小时但多次醒来的夜晚分数显著降低,更贴合真实感受。敏感人士可能会被频繁的红灯数据影响心态,数据减压同样重要。
激素阶段(周期、更年期)亦整合得更好;我虽用不上,但可见其细致。恢复百分比继续依赖 HRV、静息心率、皮温与呼吸频率。Whoop 多次准确提醒我发烧。通过 Whoop,我将 HRV 从 50 多提升至近 200,将 RHR 降至 37,效果显著。
Whoop 研究 4.3 百万夜数据发现,睡前高强度训练会推迟入睡、减少总时长、降低质量;若至少提前四小时结束则无负面影响。该结论令我彻底调整晚间训练计划。
训练与表现追踪
Strain 重制
现区分心肺负荷与肌肉负荷。卧推等力量训练会统计次数并结合心率,得出综合负载。对爱力量训练的我来说再好不过——终于不再让高强度健身日看似“休息日”。
心率区间与 VO₂max
间歇跑结束后,App 会精细展示心率区间。估算 VO₂max 与 Garmin 相近,只低一点。Whoop 数据能指出训练是否全面,防止陷入平台期。
我的训练结论: Whoop 依然是分析器而非实时显示屏,我仍戴 GPS 表,Whoop 仅作高频记录。若想一站式设备可能会失望,但精准的负荷与恢复可视化无可替代。晚间高强度训练会毁睡眠的洞见已让我彻底改表时间。
与前代及竞品比较
对比 Whoop 4.0
5.0 续航更长、体积更小,新增 ECG 与血压;软件换新界面、Sleep Score 升级并引入 Healthspan。4.0 已以 HRV 与睡眠精准闻名,5.0 则把预防医学提升到新高度。
同类对比
与 Fitbit、Apple Watch、Oura Ring 相比,Whoop 侧重恢复与负荷管理。Apple Watch 与 Fitbit 有 GPS 与运动数据,Oura Ring 有心血管年龄,但 Whoop 的九指标 Healthspan 更全面。然而订阅成本与无屏幕设计对部分用户是缺点。
Whoop 5.0 独占细分市场,但竞争对手往往功能更丰富。若追求深度分析 Whoop 无可匹敌,但订阅依赖可能让人却步。Apple Watch 350 美元买断即用 ECG,Whoop LIFE 每年 359 美元才行。
市场上亦出现无需订阅的强劲竞争者,如 Amazfit 与 Polar。
Amazfit Active 2 与 T-Rex 3: Active 2 仅 99 美元。The Quantified Scientist 测评显示,室内骑行心率相关性 0.91,户外跑 0.81,户外骑 0.75;REM 睡眠仅 34% 匹配。优点是低价与免订阅,但关键指标精度逊色。
Polar“Whoop 风”手环: 预计基于 Polar Precision Prime 光学心率技术,无需订阅,若算法跟上 Whoop,或成热门选择。挑战在于是否能提供与 Whoop 相当的恢复解析。
传感器精度
- 心率: Whoop 臂戴位置常近似 Polar H10 胸带;腕戴高强度时误差加大。Apple Watch 新款在运动模式极准,却不连续测量以省电。
- 睡眠: Whoop 处于“第二梯队”,与 Fitbit/Google Pixel Watch 并列;Oura Ring 与 EEG 设备表现最佳。
总体而言,Whoop 在关注的核心指标上表现优秀,尤其臂戴时。Amazfit、Polar 以无订阅吸引用户,但需证明能匹敌 Whoop 的算法深度。
隐私与安全
Whoop 收集 ECG、血压、HRV 等敏感数据,隐私至关重要。官方声明不出售用户数据,收益全部来自订阅,并提供双因素认证与 CSV 导出。不过 AI 功能会传输匿名数据至合作服务器,仍需信任。作为安全工程师,我建议:启用强密码,定期检查第三方集成。
批评与展望
我认为 Whoop 尚有三大待改进之处:
- 升级政策: 旧用户免费升级取消且沟通不佳,引发不满。
- 测量透明度: 血压与 VO₂max 应公开白皮书,而非仅标“Beta”。
- 无障碍: 无屏幕对视障或听障人士不友好,可考虑语音输出。
优势在于 14 天续航、小巧机身与从健身追踪器进化到长期健康记录生态。若能倾听反馈并合理定价,前景光明;否则用户或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品牌。
我的期望: 若 Whoop 能平民化定价,将成为全民“健康安全气囊”。健康不应贴 359 美元年费的标签。
结语
Whoop 5.0 在健身追踪器领域迈出巨大一步。Healthspan、ECG、血压等功能让它成为预防健康管理的有力工具,荷尔蒙洞察也为女性提供支持。不过升级争议与高价会员稍显负面。
对我而言,Whoop 是理解身体、主动管理健康的无价伙伴。其恢复、睡眠、负荷洞察加上 Healthspan 功能,在我使用的设备中无出其右。我仍留在 Whoop 阵营,因为数据质量无可比拟,也因我作为安全从业者能透明掌控数据流向。
Whoop 的挑战在于改进与用户的沟通,明确未来升级预期,重建信任。我希望他们别再把 ECG 当奢侈品销售。竞争对手正瞄准无屏健身带趋势,并可能免订阅提供相似功能。这样用户就不再被锁在单一生态,可随时换更具创新的新设备。
保持健康,照顾自己——训练时别忘了:“疼痛短暂,荣誉永存。”
你们的 Joe